电视编导的思想和表现方式是剪辑的直接表现方式,因此编导必须要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对材料对象的声画关系进行解释分析,同时必须要能够全面的、有深度的将文化和声画很好的融合起来,使得画面能够更有意义的思想趋向性,进而使得电视纪录片能够质量更优、透视度更深,创作出真正优秀的电视纪录片。
一、前期创作中电视编导的观察视点
编导具备各种各样的综合能力是一部优秀电视纪录片成功创作的关键,编导在前期阶段对纪录片题材的认知非常重要,其认知深度则直接影响到纪录片的底蕴内涵。在前期创作中,编导必须要考虑认知素质、节目的结构以及节目的情感韵律这三个因素,这其中包含很多关键性的问题,而这些关键则直接决定了纪录片的成功与否。
以电视纪录片《姑苏城外》为例,电视编导根据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中意境,试图将遥远的唐代枫桥与当代苏州进行一种关照与联系,寻找当代苏州的某种历史印迹。诗中提及的枫桥和寒山寺远近闻名,因而也形成了它独特的人文景观。要想能够尽大可能地再现诗人对诗中描写此情此景的感叹,电视编导必须对这首诗和这一人文景观具备相当深厚的文化积累,深刻理解这首诗所体现的整体意境。
二、后期剪辑是电视编导全方位提升的关键
镜头传达着电视编导所观察并记录下来的一切事物,然后把这些呈现出来的东西转换到观众的体验中去,因此我们可以把镜头比作编导的眼睛。从该层面上看,摄影机的镜头与观众的眼睛应该是一体的,观众透过自己的眼睛观察感受影片中的时态并与影片形成一种被影响与阅读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将,电视编导的观察与思考总是希望能够跟观众的内心情感形成共鸣。
编导选择的材料,直接会被观众看到并感受其中所经历的一切。因此,编导在后期对影片进行剪辑的过程中,应将本着与观众产生共鸣的中心把零碎的艺术构思与镜头画面进行串联,这就需要电视编导有足够优秀的文化素养来对纪录片的文化艺术进行深入的理解分析,进而来提高纪录片的审视深度。
三、对文学艺术思维的合理借鉴
1.借鉴文学作品的结构规律和手段
从电视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的语言系统的结构上来分析,两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以电视作品来讲,电视作品是以“集”为单位,每个电视作品会有以集的表现形式来呈现,其中每一集里又包括有很多的段落,而这些段落则是由声音与画面的一些特殊的处理手段来完成进行分隔的。而段落则是以“镜头”为单位,这跟文学作品中的“句子”比较类似,电视作品中由一个个镜头组成,每个镜头中的情境的变化包括镜头内外各种运动、画面元素的组合方式等等,这些可以比作电视艺术中具体的句法和词法。
2.借鉴文学艺术的时空观念
语言能够对时间和空间进行准确的描述,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能够随意的、自由的进行转换,此外,语言还能够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随意的更改,根据创作需要对时间和空间的方式改变而改变。在电视艺术中,时空实现了其多种的表现可能,进而使得电视艺术世界的整体时空观念得到了有力的拓展,文学艺术的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
3.直接借用文学语言作为表现手段
文学语言和视听语言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点是视听语言更趋于直观性和具象性,而文学语言的表现形式则更为抽象性和概括性,正是如此,直接借用文学语言可以弥补视听语言呈现中的不足。在电视纪录片亦或是其他的电视节目中,在需要表达比较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时,视听语言则显得比较困难,这时候文学语言就往往会作为表现的方式被电视艺术作品来直接借用。电视艺术对文学语言这种表现形式的借用通常是通过字幕和解说这两种方式进行再现的,而在电视纪录片制作的整个过程中,不管是字幕还是解说,中间每一个环节都离不了要有优秀的电视编导,制作一个优质的电视纪录片要求电视编导能够有非常好的文化素养,能够将文学艺术中的精髓应用到纪录片的制作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纪录片的审视深度具备全面性和艺术性。
(文章作者: 武玉玲 作者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台)